7月2日上午,体育部召开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体育部主任刘波、党总支书记马新东、副主任赵青、教学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老教师代表和离退休教师代表等15人参会。会议由体育部副主任赵青主持。

与会教师合影
体育部主任刘波介绍了本次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的背景。他回顾了之前几次体育教学改革的情况,通过改革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外锻炼效果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刘波强调,近些年随着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下降和网络与电子产品的普及,我校体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和竞赛如何有机结合?如何通过进一步的改革突破现有的教学与课外锻炼模式,使学生切实养成锻炼习惯?如何发挥本学期体育部在线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优势?这些都需要通过认真思考和充分研讨,总结出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为我校体育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交流环节中,与会老师从如何继承清华体育传统、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习惯、如何促进专项课的延续性、如何创新大一授课形式、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有利措施、如何用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问题上展开深入交流、充分讨论。

与会教师热烈讨论
老教师们畅所欲言。陈蒂侨表示,想起当年每天下午校园广播响起大家一同锻炼的画面,依旧心潮澎湃,当时校园锻炼的风气非常好,对学生终身的影响都非常大,马约翰先生的第一节体育课至今都影响着许许多多的清华人。目前我们已经很好地传承了第一节体育课的优良传统,希望能把课外锻炼的气氛也保持下去。王玉建议课外锻炼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锻炼,这对于提高学生体质非常重要。马俊英则认为强制锻炼本身虽然有难度,但是需要强迫的还是要强迫,这对学生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在职教师们献计献策。高全提出,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学生的被动锻炼变成主动锻炼,这个长期的转变过程需要依靠带有强制性的机制。他建议通过阳光长跑、建立健康长廊、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竞赛、课程改为大课制等方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陆淳认为,可以通过集体锻炼的方式,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运动打卡等形式逐渐养成学生锻炼习惯;通过区分不同年级的锻炼模式督促学生持久的进行体育锻炼。陈伟强表示,清华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有一个核心传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要端正部分年轻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同时也要培养老教师的与时俱进,新老互助,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真正做让学生受益的教育。
随后,教学办公室主任张继东、大一教学组长王俊林、综合教学组组长周放分别从学生心理健康、学生行为意识的培养、强制锻炼对习惯养成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体育部副主任赵青从继承传统、强制锻炼、大一课组、专项课设置、校园体育文化、体育协会发展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她强调,教学是有温度的,开展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断克服困难、持续优化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体育锻炼的要求是贯穿大学全程的,我们要维护好清华全国体育教育的旗帜地位,从自身本领上、课程设置上、锻炼环境上,全方位为学生保驾护航。
体育部党总支书记马新东强调,体育部今天的成绩是历代清华体育人不懈努力、积累的结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要足够重视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是体育部各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的一部分,从长远角度来讲,我们要为体育部留下宝贵的财富,这使我们感受到责任重大,也希望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供大家分享,望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