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4点30分,清华大学2017级本科新生第一堂体育课拉开序幕。3700余名大一新生齐聚清华综合体育馆,与学校全体体育教师面对面,聆听几代清华人的体育故事,全面了解清华体育要求,体会清华的体育精神。
在课上,刚刚获得“未来科技大奖”的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与新生们分享了自己中学时从长跑比赛倒数第一经过努力达到校队水平的经历,以及大学时代每天下午四点半在操场上锻炼的故事。他谈到,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习惯让他在之后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如今,他依然坚持锻炼,同时他也建议大家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体育锻炼是一种自强的精神、一种拼搏的气质、一种受益终生的生活方式。
体育部主任刘波作为本次体育课的主讲教师,首先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了清华大学的体育传统,强调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和“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接着提出,加强体育工作紧迫性而重要,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堪忧,在新时期加强体育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刘波还对清华大学的体育工作开展和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做了详细讲解,并重点说明了下午4点以后不排课的锻炼组织方式和游泳测试标准及测试安排。
在课上,刘波展示了体育部设计制作的游泳测试合格证书和奖章,精美的证书和奖章博得在场学生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对将在9月17日举行的第一次集中测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500个测试名额在下课后一个小时内就已全部报满。
在互动环节,来自普通学生身边的计算机系直博五年级的李晨曦、机械系大三学生王磊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一新生苗培壮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的体育经历,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自己未来的锻炼计划等。他们的经历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同和共鸣。
在颁奖环节,校党委武装部部长熊剑平为新生颁发了进入清华园后体育竞赛的第一个奖项:新生军训篮球赛优胜奖。同时还对获得定向越野优胜奖的同学进行了表彰。
为了使第一堂体育课得以延伸,各院系新生班级在辅导员和体育助教的组织下于9号晚上召开主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围绕如何实现“三个一”(掌握一个运动项目、参加一个体育协会、每学期参加一次体育竞赛)、如何利用每天下午四点半的时间进行锻炼、如何发挥集体监督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体育部18位教师参与主题班会,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说明。
我国著名体育家马约翰在清华任教期间,曾开设“第一堂体育课”,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专门为所有新生解读清华精神,并亲身示范,讲解清华体育的传统和要求。2014年开始清华恢复新生第一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