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晚,在里约奥运会首个比赛项目——女子十米气步枪比赛中,代表中国队参赛的清华学子易思玲以415.9环第8名的成绩进入决赛,最终决赛以185.4环的成绩勇夺里约奥运会的季军。
本次比赛是射击项目修改规则后的第一场奥运会,参加决赛的八位选手是站在“同一起跑线”开始投入争夺,因为根据规则资格赛成绩不带入到决赛阶段。决赛又分为竞赛阶段和淘汰赛阶段两个阶段,竞赛阶段所有选手都打6发(每组3发,打两组);随后比赛进入末位淘汰赛阶段,在所有选手打完第8发后,分数最低的选手将被淘汰。此后,每打两发淘汰一名选手,直至决出金牌和银牌。如果不出现平分加赛,前两名的选手决赛将总共打20枪。这样的赛制是非常考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再加上现场观众的呐喊声,为射击比赛增添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此届奥运会可谓是困难重重,刚进奥运村训练时,由于靶场光线不好,运动员们都适应了一段时间。在最后一场赛前训练上,易思玲的枪支出现了些许问题,王义夫总教练将她的枪拿到一边进行调试,好在及时处理了问题。正所谓好事多磨,易思玲以她强大的心理素质战胜了外界因素。
资格赛的单组成绩分别为103.5,104.7,105.4,102.3,开局略有不顺,但是很快将状态调整过来,坚持到最后,以第八名的成绩压线进决赛。决赛中,易思玲前六发63.1环排在第一,中间状态出现起伏,连续出现九环,但还是突破重重困难,在第17发时与杜丽平环并列第二,最终身披紫色战袍的易思玲以185.4环获得第三名,杜丽以207环的成绩获得亚军。
易思玲在赛后采访中透露,比赛前因为枪被意外摔坏,赛前一直在调枪,显然影响了她的发挥。易思玲在接受采访面对镜头时,眼眶微红眼眶湿润,她坦言,“总体来说压力挺大的,从伦敦奥运会到现在,这压力是我想不到的。”当被问及自我调整如何时,易思玲回答道,“我觉得自己控制的还行,没有崩溃,我在状态最不好的时候坚持到了最后……”说话间,易思玲不禁流下了眼泪。“加油!好样的!”一句鼓励的声音突然打断了采访。易思玲收拾好心情,向家人和祖国表达了感谢:“我竭尽全力了,我爱我的家人,我爱我的祖国”。
易思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1级本科生。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获得首金后,她在射击世界杯分站赛和总决赛、亚洲射击锦标赛以及全运会等等世界及全国比赛中,共获得气步枪或三姿项目的个人和团体第一名近20项,并多次平或破个人和团体世界纪录。这期间易思玲一直坚持在清华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同学们对她的评价是为人善良、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