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站栏目
清华大学《大学体育》2001年被授予“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被授予“北京市精品课程”;2004年被授予“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授予“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体育教研部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贯彻《学校体育条例》“优秀学校”。
体育课程设置与结构:
本科“4+2+2”的体育课程体系,课程贯穿本科1~4年级的全过程。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体育课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 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三自主”选课形式。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选择课项、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采用分层次教学、男女合班上课和跨年级上课,以满足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和认知能力。校体育代表队及部分确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完成专项体育训练课,出勤(A类队每周不少于5次,B类队每周不少于4次)加之比赛成绩,每学期可以获得2学分并以百分制记录该生的体育课成绩。对部分患有慢性病和病后、手术恢复期的男女学生开设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疗课。
课程内容分类与学时: 一年级(每学期16周×2学时,1学分,必修课):
◆ 一年级男生基础课,采用分层次教学(A、B、C班): 教学内容:跳绳、长跑、篮球、素质练习和体育健康理论 (秋季学期) 短跑、排球、长拳、素质练习和体育健康理论 (春季学期) 注:A班专项课、素质和体育健康理论课,通过A班的专项课,培养学生体育活动骨干和学生体育协会骨干。
◆ 一年级女生基础课,分层次教学(A、B和C班):: 教学内容:跳绳、长跑、健美操、素质练习和体育健康理论(秋季学期) 短跑、排球、素质练习和体育健康理论 (春季学期) 注:A班专项课、素质和体育健康理论课,通过A班的专项课,培养学生体育活动骨干和学生体育协会骨干。
二年级专项课(每学期16周×2学时,1学分,必修课):按课项和窗口,采用分层次教学。 男生课项: 篮球、排球、沙滩排球、足球、乒乓球、棒球、板球、游泳、中国式摔跤、武术、野外生存生活技能训练、英式橄榄球 、铁人三项 、毽球、藤球、体育营养与保健、体疗。 女生课项:健美操、软式排球 、足球、乒乓球、垒球、武术、野外生存生活技能训练、自卫防身、毽球、藤球、体育营养与保健、体疗。
三年级(每学期16周×2学时,限选课):按课项和窗口,采用分层次教学,部分课项采取实行男女生合班和跨年级上课。
男生课项:篮球提高、排球提高 、沙滩排球、足球提高、乒乓球、羽毛球、棒球、板球、网球、花样轮滑、散手、击剑、跆拳道、健美(提高)、武术、游泳、野外生存生活技能训练、毽球、藤球、射击、空竹、花毽、桥牌、划船、瑜珈、铁人三项、地掷球、定向越野、剑道、体疗。
女生课项:乒乓球、软式排球、羽毛球、垒球、网球、跆拳道、游泳(初、中级)、自卫防身、野外生存生活技能训练、毽球、藤球、射击、空竹、花毽、桥牌、划船、旱冰、功夫扇、中国式秧歌、健美操、艺术体操、形体、瑜珈、射箭、定向越野、体疗。
四年级(每学期16周×2学时,选修课):按课项和窗口,采用分层次教学,部分课项采取实行男女生合班和跨年级上课。
男生课项:篮球提高、沙滩排球、足球提高、乒乓球、羽毛球(提高)、网球(提高)、花样轮滑、散手、击剑、跆拳道、健美(提高)、武术、游泳(高级班)、毽球、藤球、射击、空竹、花毽、桥牌、划船、台球、空手道、射箭、飞镖、跳水、街舞、蝶泳、保龄球、体疗、瑜珈、体育舞蹈、拳击、柔道、剑道、地掷球、体疗。
女生课项:乒乓球、羽毛球、垒球、网球、跆拳道、游泳(高级)、自卫防身、毽球、藤球、射击、桥牌、划船、旱冰、健美操、太极功夫扇、中国式秧歌、艺术体操、形体、瑜珈、蝶泳、保龄球、飞镖、射击、射箭、体育舞蹈、跳水、体、软式沙滩排球、体疗。
体疗课: 为一至四年级患有慢性病和重病、手术恢复期的男女学生开设体疗课(每学期16周×2学时/周,共32学时,)。学生由本人申请,经校医院保健科核准后,方可上体疗课并报注册中心备案。体育课成绩单独登录,在学生综合评估时权重系数为0.8,体疗课原则上不接纳重修生。
健康理论课(每学期约4学时): 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体育健康理论课;对二至四年级的学生开设健康理论课、奥林匹克知识讲座、体育运动赏析、专项课理论知识。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大了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素养。